李素李道正(贞观狂儒)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_(李素李道正)全集阅读

经典力作《贞观狂儒》,目前爆火中!主要人物有李素李道正,由作者“李素”独家倾力创作,故事简介如下:贞观,天下靖平 长安古都外,一位粗衣陋衫的少年郎看着落日余晖里的皇城,露出了笑容……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第十五章 郭驽献诗


  “这个……”王桩瞠目结舌半晌,脸孔越涨越红,终于重重一跺脚,悲愤道:“太欺负人了!”

  郭驽冷笑:“赶紧说实话,这诗到底谁教你的,不说我去你家跟你爹娘聊聊。”

  王桩咬紧牙关,打定主意不出卖李素。

  一旁的王老二却很直爽:“先生莫为难我哥,我们兄弟只跟李素走得最近,李素是个有大本事的人,这诗多半是他教我哥的……”

  王桩大怒,一巴掌抽过去:“狗杂/碎,平时三棒子打不出一屁,一张嘴就出卖兄弟,老子抽死你!”

  王直被抽哭了,喊道:“啥出卖兄弟?一首诗咋地咧?”

  见俩兄弟的反应,郭驽明白了,若有所思地念叨:“李素?”

  看着二人就要打起来,郭驽摇了摇头,一人踹了一脚,制止两人生事后,便转身去找李素了。

  太平村很小,郭驽很容易便找到了李素家。

  李家没人,父子俩都去田里干活了,柴扉和家门都没关,村里民风朴实,郭驽没有任何阻碍便进了李家门。

  喊了几声,屋里没人应,郭驽很有礼貌,耐心坐在门槛外等着。

  环视四周,见李家屋瓦简陋,家徒四壁,郭驽心中愈发疑惑。

  李家穷困至此,按理说绝对供养不起李素读书,那个孩子是如何学会作诗的。

  太多困惑萦绕在郭驽心中,越想便越坐不住,心中那点耐心渐渐消磨殆尽。

  门槛外转悠两圈,郭驽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,索性抛却了礼数,径自走进了屋子。

  屋内果然破败简陋,昏暗无光,一张矮脚桌几摆放在屋子正中间,桌上静静摆放着纸和笔。

  郭驽惊疑地“咦”了一声,如此穷困的人家,竟然买得起纸和笔,委实出乎郭驽的意料。

  赶紧凑上前,郭驽上前仔细看了看,发现纸上写着字。

  “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,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……嘶——”郭驽瞪圆了眼睛,倒吸一口凉气。

  果真会作诗!而且作得如此绝妙,足堪流芳百世!

  一瞬间,郭驽心中泛起百般滋味。

  郭驽今年三十二岁,读了十多年的书,然而却蹉跎半生,始终没有一首诗拿的出手。

  可是就在这小小的太平村里,无意中竟然发现一位作诗的大才,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,这位大才仅十多岁的年纪。

  十多岁便能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绝句,相比他郭驽这些年的庸庸碌碌,此时郭驽的心情,岂止复杂二字了得?

  仿佛受了巨大打击似的,郭驽失魂落魄的盯着纸面上的诗句,不知过了多久,郭驽索然一叹,身形略见踉跄地离开了李家。

  回到家,郭驽长吁短叹,尽情抒发书生感慨,最后将李素那首《金缕衣》写下来,送进了东阳公主府。

  李道正和李素回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。

  父子二人搁下农具,李道正点亮了油灯,昏黄摇曳的灯光里,李道正发现桌上的麻纸隐见字迹,李道正不认字,但也大喜过望。

  “字是你写的?”

  李素点点头。

  “才进了一天学堂竟认得这么多字,好好!我娃将来一定能当大官。”李道正眯着眼仔细端详,心中仍念念不忘当官的事。

  李素终于忍不住了:“爹,如果孩儿不想当官,咋办?”

  “抽死你。”李道正的回答言简意赅,杀意森森。

  李道正的心思很单纯。

  读书就是为了当官,当官能够光宗耀祖,能够让日子过得更好。

  儿子能够得到陛下的亲自赏赐,可见其绝非池中之物,他应该有一个更敞亮的前程。

  可是,李素并不想当官,至少目前不想。

  相比封官晋爵,改善这个家庭的处境才最实际,最重要。

  自己十五岁就入朝为官,太容易遭人眼红暗算。

  这些道理,跟老爹是讲不通的,不管如何委婉,换来的都有可能是一顿痛揍。

  ……

  东阳公主府。

  李素的诗终于还是出现在公主的寝殿内。

  郭驽的表现很夸张,索性跪在公主府门口,高高举起那首《金缕衣》,说了一句“小人为国荐才”,然后便一直跪在尘土里。

  很快,这首诗出现在东阳公主的香闺里。

  东阳公主今年刚满十六,按礼制,早该封公主之名,赐公主封地,然而东阳的出身却有点差,她母亲只是宫中一位下嫔。

  皇帝赐她的公主名号和封地很大意义上是为了打荥阳郑氏的脸,她也只是一颗被摆布的棋子罢了。

  此刻坐在寝殿内,东阳公主手上轻拈着那首《金缕衣》,神情有些怔忪,一双秋水般的妙目顾盼生辉,却多了几分苦苦压抑的郁郁之气。

  “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,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,花开堪折直须折,唉……”

  “好一句‘花开堪折’,写这首诗的,果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么?”东阳公主喃喃自语。

  东阳公主的身后,贴身宫女绿柳闻言笑道:“公主,这是村学郭先生亲自推荐的人才,为了这首诗,刚才在府外跪了半个时辰呢。”

  东阳公主叹道:“是首好诗,说它流芳千古亦是情理之中,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庄户人家写出来的,那位少年叫什么?”

  “听说叫李素,以前是庄户,除了作诗,这少年还做过一件大事呢……”

  “什么大事?”

  “前段时间发生的瘟灾,全靠这个李素发明的牛痘,才力挽狂澜,不仅救治了百姓,还将对朝廷不利的流言压了下来,听说事后陛下砍了好几个乱嚼舌头之人的脑袋。”

  东阳公主俏脸有点白,道:“别说了,杀人的事说起来有甚意思?”

  绿柳吐了吐舌头,笑着退到后面。

  看着手中的《金缕衣》,东阳公主叹道:“诗是好诗,暂且收下吧。”

  没说举荐之类的话,李素终究太渺小了。

点击阅读全文